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5.一些水星灵被其他灵人派来拜访我,要听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我们地球的一个灵人对他们说,他们可以告诉派他们来的那些人,除了真理什么也不要说,也别照他们的习惯通过讲述反面来回答问题。因为若有我们地球的灵人这样做,他必受击打。但从远处派出这些灵人的那群人立刻答复说,若值得被击打,他们必一起受击打,因为他们习惯这样做,以至于停不下来。他们说,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时,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有意欺骗他们,而是为了激发求知欲。因为当他们提出反面,以某种方式隐藏事物时,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记忆通过努力寻找它而得以完善。我曾在别的场合和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因知道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于是就问他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居民。他们说,他们不会指教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仍会给出一点提示,以便培养并增强他们发现、知道事实的渴望。因为如果他们回答了所有问题,这种渴望就会消失。他们又补充说,他们讲述反面的另一个原因是,真理可以显得更清晰,因为一切真理在与其反面进行对照时显得最清晰。
1259.此外,关于民族表示敬拜中的良善和邪恶,情况是这样:如前所述(470-471, 483:2, 1159:3, 1238:2, 1246节),在上古时代,人们分为民族、宗族和家庭,以便地上的教会可以代表主的国;在主的国度,所有人都分为各个社群,这些社群组成较大的社群,较大的社群又组成更大的社群,这些划分的依据都是爱和信的差别,无论总体还是具体(对此,参看684, 685节)。因此,主的国可以说同样如此分为家庭、宗族和民族。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家庭、宗族和民族”表示爱和由此衍生之信的良善;并且圣言也对“民族”和“人民(译注:经上或译为百姓)”作了仔细区分。“民族”表示良善或邪恶,而“人民”表示真理或虚假。这种区别始终如此,永不改变,这从下列经文可以看出来。
以赛亚书:
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列族必寻求祂,祂安息之所大有荣耀。到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就是从亚述、埃及、巴忒罗、古实、以拦、示拿、哈马并众海岛所剩下的。祂必向列族竖立大旗,聚集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聚集分散的犹大人。(以赛亚书11:10-12)
此处“万民”表示教会的真理,“列族”表示它的良善;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国度和教会,在普遍意义上则是每一个重生的人。提到的名字表示前面(1163-1165, 1183, 1185-1186, 1196, 1205, 1228节)所描述的事物;“以色列”表示教会的属灵事物,“犹大”表示它的属天事物。同一先知书: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你使这民族繁多,加增它的喜乐。(以赛亚书9:2-3)
此处“百姓(译注:即人民)”表示真理,所以经上说他们“在黑暗中行走,看见了大光”;“民族”表示良善。
又:
可怎样回答这个民族的使者呢?耶和华建立了锡安,祂百姓中的困苦人必倚靠她。(以赛亚书14:32)
此处“民族”同样表示良善,“百姓”表示真理。又:
万军之耶和华必在这山上吞灭那遮盖万民的遮巾之面和那蒙蔽列族的帕子。(以赛亚书25:7)
这论及一个新教会,或列族的教会;“万民”表示它的真理,“列族”表示它的良善。又:
你们打开城门,使守信的义族得以进入。(以赛亚书26:2)
此处“民族”明显表示良善。又:
任凭列族聚集,任凭众民会合。(以赛亚书43:9)
这也论及列族的教会;“列族”表示它的良善,“众民”表示它的真理。这两者因彼此有别,且相互分离,故都被论述了;否则,这将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重复。又:
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向列族举手,向万民竖起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以赛亚书49:22)
这论及主的国度;“列族”同样表示良善,“万民”表示真理。
又:
你要向右向左突破,你的种必得列族为业,他们要住在荒凉的城邑。(以赛亚书54:3)
这论及主的国度和被称为列族的教会的教会。“列族”表示仁之良善,或也可说,那些有仁之良善在其中的人,这一点从他们的“种”或信“必得列族为业”的应许清楚看出来;“城邑”表示真理。又:
看,我已立祂作万民的见证,为万民的领袖和立法者;看哪,你素不认识的民族,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民族,也必奔向你。(以赛亚书55:4-5)
这论及主的国度;“万民”表示真理;“民族”表示良善。在教会中,那些被赋予仁之良善的人是“列族”,而那些被赋予信之真理的人则是“万民”;因为良善和真理是它们所适用的对象的属性。又:
列族要来就你的光,列王要来就你升现的光辉。那时,你必看见,一同归向他们,你的心又惊讶又宽畅,因为大海的丰盛必转来归你,列族的军队也必来归你。(以赛亚书60:3, 5)
这论及主的国度和列族的教会。“列族”在此表示良善;而属于万民的“列王”表示真理。
西番雅书:
我百姓所剩下的,必掳掠他们,我民族中所余剩的,必得着他们以为业。(西番雅书2:9)
撒迦利亚书:
必有许多人民和众多民族要前来,在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撒迦利亚书8:22)
“耶路撒冷”表示主的国度和教会;“人民”表示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的人;“民族”表示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因此,经上分别提到他们。诗篇:
你救我脱离百姓的争竞,立我作列族的元首。我素不认识的民必服侍我。(诗篇18:43)
此处“百姓”同样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列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经上之所以都提到他们,是因为他们构成教会成员。又:
神啊,愿万民称谢你,愿众民都称谢你;愿列族都快乐欢呼,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把列族引到陆地。(诗篇67:3-4)
此处“万民”明显表示那些处于信之真理的人;“列族”表示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
摩西五经:
你当追想古时之日,思念代代之年。问你的父亲,他必指示你;问你的长者,他必告诉你。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族的时候,就是将世人分开的时候,就照着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申命记32:7-8)
这论及上古教会和古教会,它们分别是“古时之日”和“代代之年”;其中,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称作被赐给地业的“列族”;“世人”和下面的“万民”表示那些处于源于仁的信之真理的人。正因“民族”表示教会的良善,“人民或百姓”表示它的真理,所以经上论到尚在子宫中的以扫和雅各说:
两族在你子宫里,两民要从你腹中分立。(创世记25:23)
上述经文清楚表明何为真正意义上列族的教会。上古教会是列族的一个真正教会,后来的古教会也是。
由于那些处于仁的人被称为“列族”,那些处于信的人被称为“万民”,所以主的祭司职位因论及属天事物,也就是良善,故论及列族;而祂的王权因论及属灵事物,也就是真理,故论及万民。这种区别也体现在犹太教会,在那里,他们在有君王之前是一个“民族”,但接受君王之后就变成一个“人民或百姓”。
10132.“每天两只一岁的羔羊”表在每个状态下的纯真之良善。这从“羔羊”、“一岁的羔羊”和“每天”的含义清楚可知:“羔羊”是指纯真的良善,如下文所述;“一岁的羔羊”是指婴孩般的品质或形式,然而,这种品质或形式拥有植入在它里面的真理,如下文所述;“每天”是指在每个状态下。因为“天”表示状态,当献上羔羊的燔祭时,一天的“早晨”,以及一天的“晚上”表示每个状态。“天”表示状态(参看893, 2788, 3462, 3785, 4850, 7680节);状态的变化就像一天的变化,即早晨、正午、晚上、夜间,又一个早晨(参看5672, 5962, 6110, 8426节)。
“羔羊”表示纯真的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羔羊”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牛犊与少壮狮子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毒蛇的洞口,断奶的孩子必伸手探入蛇窟。在我的整个圣山上面,它们将不败坏。到那日,列族必寻求耶西的根立,就是那作万民大旗的。祂的安息之所必大有荣耀。(以赛亚书11:6, 8-10)
这些话描述了主降世之后,天堂和教会里平安和纯真的状态。由于正在描述的是一种平安和纯真的状态,所以经上提到“绵羊羔”、“山羊羔”、“牛犊”,以及“小孩子”、“吃奶的孩子”和“断奶的孩子”,其中每一个都表示纯真的良善:“绵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山羊羔”表示纯真的内层良善,“牛犊”表示纯真的外层良善;“小孩子”、“吃奶的孩子”和“断奶的孩子”所表相同;“我的圣山”表示纯真的良善所住的天堂和教会;“列族”是指那些拥有这种良善在自己里面的人;“耶西的根”是指主,祂是该良善的源头。因为来自祂并回献给祂的爱之良善也被称为属天良善,它构成纯真的良善。
“绵羊羔(经上或译羔羊)”既表示总体上的纯真之良善,也表示具体的纯真的至内在良善。这一点从经上首先提及它,以及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主自己被称为“羔羊”,这从下文可以看出来。“山羊羔”表示纯真的内层良善(参看3519, 4871节);“牛犊或小公牛”表示纯真的外层良善(参看430, 9391节);“孩子”表示纯真(5236节);“吃奶的孩子”和“断奶的孩子”或“婴孩”所表相同(430, 2280, 3183, 3494, 5608节);“圣山”是指对主之爱的良善所居之处(参看6435, 8758节);“列族”表示那些那些拥有这种良善在自己里面的人(1416, 6005节)。被称为属天良善的对主之爱的良善就是纯真的良善,这一点从那些在至内层天堂的天使清楚看出来。他们因拥有这良善在自己里面,故看上去赤身裸体,就像小孩子;他们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赤身裸体描绘了纯真,小孩子也是(参看9262节提到的地方,以及3887, 5608节的阐述)。
经上之所以说“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是因为“豺狼”表示那些反对纯真的人,在下列经文中也是如此:
豺狼必与羊羔同食;在我的整个圣山上,它们必不作恶,也不毁坏。(以赛亚书65:25)
路加福音:
耶稣对祂所差出去的门徒说,看哪,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羔羊进入狼群。(路加福音10:3)
主在世时,就其人身而言,祂就是纯真本身,因此,属于纯真的一切都从祂发出,所以主被称为“羔羊”、“神的羔羊”,如在这些经文中:
你们当将那地掌权者的羔羊从磐石送往旷野,送到锡安女子的山。(以赛亚书16:1)
以赛亚书:
祂被压迫,受苦楚,却不开口。祂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以赛亚书53:7)
约翰福音:
施洗约翰看见耶稣来,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的。(约翰福音1:29, 36)
启示录:
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启示录7:17)
又:
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他。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启示录14:4)
此外还有启示录中的其它许多经文(如5:6, 8, 12, 13; 6:1, 16; 7:9, 10, 14; 12:11; 13:8; 14:1; 15:3; 17:14; 19:7, 9; 21:9, 14, 22, 23, 27; 22:1, 3)。
正因“羔羊”表示那些拥有纯真的人,所以主先是对彼得说“喂养我的羔羊”,然后说“喂养我的羊”,又说“喂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5-17);“羔羊”在此是指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因为他们拥有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多的纯真之良善;而“(绵)羊”是指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以及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
以赛亚书中的“羔羊”所表相同:
看哪,主耶和华必以大能临到,祂的膀臂必为祂掌权。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怀中,又温柔地引导那吃奶的。(以赛亚书40:10, 11)
很明显,这几节经文论及主,因为“羔羊”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因而表示那些拥有纯真之良善的人,所以经上说“祂必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怀中”。事实上,这些人通过爱与主结合,爱就是属灵的结合。这也是为何经上接着说祂“温柔地引导那吃奶的”,因为“吃奶的”和“小孩子”都是指那些拥有纯真之良善的人(参看430, 2280, 3183, 3494节)。
由此可见燔祭和羔羊祭表示什么,为何要每天、每个安息日,每个月朔、每个节期,以及逾越节的每一天都要献上它们,又为何在逾越节上,被称为逾越节羔羊的羊羔被吃掉;对此,经上在摩西五经中如此记着说:
这月要做你们的月首;这是你们一年的第一个月。你们要取羊群中的一只,从绵羔羊或山羔羊中取一只公的;他们要取点血,涂在两个门框上和门楣上,以及吃羔羊的房屋上。不可吃生的,断不可用水煮,必须用火烤。(出埃及记12:2ff)
“逾越节的羔羊”表示那些以爱和信接受主的人从诅咒中的解救(9286-9292节),因而表示那些拥有纯真之良善的人;因为纯真之良善是爱和信的至内层,是它们的灵魂。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们要将“它的血涂在门框、门楣和房屋上”;因为凡纯真之良善所在之地,地狱都不能进入。他们之所以要“用火烤”着吃,是因为这是属天之爱的良善,也就是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良善的一个象征。
由于“羔羊”表示纯真,所以当生产之后满了洁净的日子时,要献上一只一岁的羔羊作为燔祭,一只雏鸽或一只斑鸠作为祭祀(利未记12:6)。“雏鸽”和“斑鸠”表示纯真,和羔羊一样。“生产”在灵义上表示教会的生产,即生产爱之良善;因为在天堂不会想到其它生产。这些动物或活物的燔祭和祭牲表示通过纯真的良善从邪恶中洁净;因为该良善就是神性所流入,并用来实现这种洁净的东西。
因过错犯罪的人之所以要献上一只绵羊羔,或一只母山羊羔,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为罪愆祭(利未记5:1-13),是因为“因过错犯罪”是由于无知的罪,如果这种无知含有纯真在里面,洁净就会实现。关于拿细耳人,经上也如此说: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要献上一只公绵羊羔,就是一岁的儿子作燔祭,一只母绵羊羔,就是一岁的女儿作赎罪祭,和一只公绵羊作感恩祭,并一筐子无酵饼,调油的糕饼与抹油的无酵饼。(民数记6:13-15)
所有这些东西,就是公绵羊羔、母绵羊羔、公绵羊,以及无酵饼、糕饼和油,都表示属天事物,也就是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各个方面。拿细耳人在满了离俗的日子后,之所以要献给它们,是因为拿细耳人代表属天人,或神性属天层方面的主。神性属天层就是主在至内层天堂的神性;那里的神性就是纯真。
由此可见“羔羊或绵羊羔”表示纯真的良善,因为献祭的一切牲畜都表示教会的某个方面或某种事物,这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主自己被称为“羔羊”,这从上面引用的经文明显看出来;那些爱主的人同样被称为“羔羊”(如以赛亚书40:10, 11;约翰福音21:15);另外,正直人被称为“绵羊”(如马太福音15:21-29; 25:31-41; 26:31; 约翰福音10:7-16, 26-31; 21:16, 17;以及其它地方);恶人则被称为“山羊”(马太福音25:31; 撒迦利亚书10:3; 但以理书8:5-11, 25)。凡有用、温驯的走兽或动物都表示良善的情感和倾向;凡无用、凶残的走兽或动物都表示邪恶的情感和倾向(参看9280节提到的地方)。
纯真的良善不仅由“羔羊”来表示,还由“公绵羊”和“小公牛”来表示。不同之处在于,“羔羊”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公绵羊”表示纯真的内层或中间良善;而“小公牛”则表示纯真的外在良善;一个人拥有一个外在层面,一个内在层面和一个至内在层面,纯真之良善必须存在于它们当中的每个层面上,以便这个人能够重生,因为纯真之良善是一切良善的真正本质。由于纯真的这三个层级由“小公牛”、“公绵羊”和“绵羊羔或羔羊”来表示,所以每当通过这种良善代表洁净时,这三种动物就作为祭牲和燔祭被献上。也就是说,在每个月朔、节期、初熟之物的日子,以及将祭坛分别为圣时,它们就被献上,这明显可见于民数记(7:15, 21, 27, 3ff; 28, 29)。“小公牛”表示纯真的外在良善(参看9391, 9990节);“公绵羊”表示纯真的内在良善(参看10042节)。至于何为纯真,以及它在小孩子身上是何品质,在无知的简单人身上是何品质,在智者身上又是何品质,可参看10021e节所提到的地方。
当经上说作为燔祭献上的绵羊羔必须是“一岁的儿子”时,意思是说,那时它是一只绵羊羔;因为超过一年,它就成了一只绵羊。由于绵羊羔可以说就是一只幼年的绵羊,所以它表示属于婴儿期或童年早期的那种良善,也就是纯真的良善。这也是为何绵羊羔作为燔祭献上是在一年的正月,就是庆祝逾越节的时候(出埃及记12:2ff; 民数记28:16, 19);在初熟之物的那一天(民数记28:26, 27);他们摇这一捆的那一天(利未记23:11, 12)。因为一年的正月,以及初熟之物的那一天,以及摇这一捆的那一天,也表示童年早期的状态,因而表示纯真的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